·地址: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岩滩村
·电话:157 7222 9869
·Q Q:2982822758
·邮箱:2982822758@qq.com
作者:诚信兄弟 发布时间:2016-03-02 17:18:29
文有文德、武有武德,饮酒自然有酒德。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古代饮者就特别注重酒德。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就总结,王朝败于酗酒,提出饮酒要限制的主张。春秋时期,孔子对饮酒有鲜明的见解“饮酒以不醉为度”,“唯酒无量,不及乱”。古人饮酒有“酒礼”,《礼记·乐记》中说:“一献之礼,其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所备酒祸也”。说的是在繁冗的礼仪中,采取延长喝酒时间防止酒祸。当时饮酒之礼规定具体,能饮酒的人可以饮,不能饮酒的人可以不饮,决不可以强灌。饮酒者不沉不湎、饮而成欢,不生是非。在酒席上如果有谁喝醉出言不逊、或随意骂人、失态损德,就罚他上交无角的羚羊;连饮酒器也在警示人们节制饮酒,如用来罚酒的斗制作人形,意在提醒酒友不要重蹈国君酗酒而亡国之后尘。周代设置一种“萍氏”官职,督察提醒人们饮酒须谨慎有节制。古人反对在夜间饮酒,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古人饮酒有节,多不至夜”。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的黄门侍郎赵整目睹苻坚与大臣们终日泡在酒中,就写了一首《酒德歌》:“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侧。”以前人酗酒亡国之例警训苻坚,使之反省而接受这一劝谏。对一些执迷不悟的酒徒,古人以形象实例规劝从酒德。元朝名相耶律楚材一天指着酒槽对酗酒无度的元太祖说:“这是铁器,都被酒腐蚀得这个样子,更何况人的五脏?”酒德更牵涉到文明礼貌。古人吴彬提出酒要禁忌“华诞、连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谑、喷秽”。从医家角度来说,也提倡酒德。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元朝忽思慧《饮膳正要》文:“饮酒过多,丧身之源”,明朝李时珍说:“过饮桔,杀人顷刻”。我国最古老的医学著作《内经》就记载“汤液醪醴论”专章,“醪醴”就是治病的药酒;东汉名医华佗在《中藏经》中载有“延寿酒方”,即以黄精、苍术、天门冬、枸杞等制成补酒,用以延年益寿。《养生要集》说,酒者“节其分剂而饮之,宜和百脉,消邪却冷”。可见,正是有了此类警训,古今刮不起酗酒之风,中华民族酒文化成为文明而健康的艺术文化宝库。
罗平人喝滇王老窖特别讲规矩,酒桌上虽然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喝滇王老窖的时候决不强人所难;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敬酒不可上酒桌就充大,领导或者长辈相互敬过才轮到自己敬,可多人敬一人、不可一人敬多人;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喝多少可视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或者长辈添酒,不要瞎给领导或者长辈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者长辈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或者长辈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的人拦下;端起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按时针顺序,不厚此薄彼;碰杯敬酒,要有说词,客人才会喝你敬的酒。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差不多了,大家心知肚明,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跟你喝酒;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注意酒后不失言、不说大话,不把不会喝酒挂在嘴上;领导或者长辈跟自己喝滇王老窖,自己双手端酒,先干为敬,杯子要低;酒后嘘寒问暖,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显得关怀备至。